了解色溫,超詳細色溫解說及用法

在攝影的過程中,即使是同樣的被攝主體,因為拍攝時間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了解拍攝場景所呈現的色溫(K),能幫助我們正確測光、掌握白平衡,避免畫面出現色偏問題。

色溫

螢幕快照 2016-02-19 下午9.55.18

不同的光線、甚是不同時刻的同一束光線,都會有不同的色溫,比如中午的陽光要比日出時的陽光和鎢絲燈的光線藍一點。而這種色溫的差異很容易導致拍攝時產生色偏現象。

如果要把照片中的色偏還原成讓我們看起來準確的色彩平衡,那麼所拍攝的照片中就必須包括原始景物中的顏色,不過這些顏色會受到光源顏色的影響。而色溫就是用來描述光源顏色的一種方法。

表示色溫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絕對溫度來表示,符號為「K」(Kelvin 的縮寫)。另一種方法是用微倒度(又稱微倒值或麥瑞德值)來表示,符號為 MIRED 或 MRD。麥瑞德值是微倒度的譯音,英文原文為 Micro Reciprocal Degree,其計算方法為:M=1000000/K。

色溫級別的範圍包含了從微紅光線的低色溫到藍色光線的較高色溫。日光相應地包含了傾向光譜藍色一端更多的光線,螢光燈包括了傾向紅色一端更多的光線。這就是把日光稱為「冷光」,把螢光燈稱為「暖光」的原因。

下表所示是常用光源的色溫或相關色溫係數及微倒度值,從中可以看出,光源色溫的高低代表著各自所含光譜成分的不同。如果光源的光譜成分所含紅光成分多於藍光成分,色溫就會偏低;反之,色溫則偏高。

螢幕快照 2016-02-19 下午9.55.29

。常用光源的色溫或相關色溫係數。

當光源色溫為 5500K 時,光譜成分中所含的紅光、綠光、藍光三種色光的比例大致相同,這時所發出的光在人的視覺感受上為白光,顯色指數最高為100。當光源色溫低於 5500K 時,光源光譜成分中的綠光保持不變,但是紅光的比例就明顯高於藍光。隨著光源色溫值逐漸下降,紅光的比例不斷上升,而藍光則逐漸減少。

反之,當光源色溫高於 5500K 時,光譜成分中綠光仍然不變,反而是紅光的比例逐漸降低,藍光的比例在逐漸升高。因此,光源色溫的高低,是會隨著光源的比例不同,而有所變化的。輻射是連續性光譜,色溫值的高低代表著紅光與藍光的變化,所以可以用校色溫濾鏡來調節,使畫面正常還原。

在攝影中,面對上述的各類光源,數位相機需要使用影像傳感器來平衡由於不同光源導致的場景色溫差異,使影像色彩與人眼所看到的相同,這個功能就是「白平衡」。「白平衡」可通過傳感器以自動或是手動的方式來平衡不同色溫的光線。「日光」(室外光)設定能平衡冷色調、偏藍的日光,而「暖光」(室內光)設定能平衡暖色調、偏紅的室內光。

不同時段的色溫對攝影的影響

螢幕快照 2016-02-19 下午9.55.37

。一天中光線的變化。

外景自然光的變化規律,是宇宙運動的結果。整個地球是在太陽光和天空反射光組成的自然照明下,隨著地球的自轉,不斷地改變著太陽光的投射角度,這一投射角度的變化,不斷地改變著太陽光的照明效果。

因為地球的自轉運動,所以太陽光的光譜變化明顯。而此光譜的改變,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景物的色彩。比較顯著的有以下三個時段:

日出前和日落後

螢幕快照 2016-02-19 下午9.55.48

。日出拍攝的景物。

日出前和日落後,景物被太陽散射光照射,光源色溫偏高,光譜中有較多的藍紫光,所以天空呈淺藍紫色,而景物的色彩也會受到微弱的淺藍紫色影響。

日出後和日落前

螢幕快照 2016-02-19 下午9.55.55

。日落拍攝的景物。

日出後和日落前的短暫時刻,景物色彩豐富,冷暖對比鮮明。日出時所拍攝的色調,多為金黃色;而日落後所拍攝的景物色彩多為橙、紅色調。這也是由於空氣中介質不同,對光的投射、反射的程度不等,以至於色光的純度有較大的區別所造成。要注意的是,日出前或日落後的光線通常是柔和並具接近單色的,這時候的光比較暗淡,所以拍攝時通常要用較長的曝光時間。

螢幕快照 2016-02-19 下午9.56.02

。柔和的光線色彩。

正午

螢幕快照 2016-02-19 下午9.56.08

。正午拍攝的景物。

正午的這一段時間裡,色彩清楚明亮,可以準確地映射在照片上。如果在晴天的中午拍攝,陽光會使拍攝的景物更趨近於自然色,能準確地反映各種事物的原色調。

本文轉自 DIGI PHOTO:http://digiphoto.techbang.com/